“我只担心一件事,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”,每当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句话,心中便沉重一下。
陀是我最喜欢的作家,没有之一。我喜欢读陀的时候,并不知道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。也不知道他有那么多追随者和爱好者,并且这些人中,不乏有很多世界瞩目的大家。
我只是作为一个小小读者,在读过他的《罪与罚》之后,便一发不可收拾,沉浸在他冷峻又有热度的世界。
慢慢的,我发现很多人都对陀表现出一定的兴趣,或者说好奇。越来越多人开始聊他以及他的作品。这对我来说,当然是欣喜的事,这就意味着,在聊到陀的时候,终于不再是孤独一人了。
我读陀,最先从《罪与罚》开始,第二本是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》,第三本是《群魔》,第四本是《死屋手记》,第五本是《卡拉马佐夫兄弟》,目前在读《白夜》。说实话,陀的书,如果只读一遍,是没法窥探到其中精髓的,所以陀的作品,我是打算反复读,一直读下去的。而且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变化,读他的书,也是会有不同的感受。反复读他的书,对我来说,也并不是去做重复的事,因为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。
费奥多尔·米哈伊洛维奇·陀思妥耶夫斯基,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名,我有时叫他费米陀,有时就叫陀,因为我不太喜欢“陀氏”这个目前来看比较普及的,大多数人给他的称呼。至于说为什么不喜欢,我也说不上来,原因比较个人。
陀1821年11月11日出生在俄罗斯一个小贵族家庭,不幸的是,他从小便患有癫痫,9岁时首次发病,从此这个病症伴随他一生,也折磨他一生。16岁时,母亲去世。18岁时,父亲去世。陀正式开始写作,是在他1844年退伍之后,《穷人》出版,他一举成为俄罗斯文学界新秀。
1849年,也就是他27岁的时候,因为牵涉革命活动被捕,并宣布年底执行死刑。在行刑之前,突然又被改为流放西伯利亚,自此开始十年的流放生活。这个比较戏剧性的转场,是他人生经历中被人说的最多的一个片段,所以,某种意义上来看,他也是足够幸运的。虽然十年的苦役对他来说是痛苦的,但至少他还活着啊!
流放结束后,他回到圣彼得堡,代表作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》、《罪与罚》、《白痴》、《群魔》等代表作陆续完成,这些卓越的作品,为他赢得世界性的荣誉。
但他的人生依旧布满苦难,1864年,他的妻子和兄长相继去世,他还要照顾兄长的家人,经济上面临破产、欠债、躲债,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,总之,他的生活并不如意。但他依旧能写下那饱含情感的一个个字,一句句话。
1880年,陀发表另一部惊世之作《卡拉马佐夫兄弟》,没想到,这竟是他最后一部作品。1881年,他在写第二部的时候,不幸逝世,享年59岁。
那一天,是1881年2月9日,也就是139年前的今天。
“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,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,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,来试炼他们,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,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,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。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,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”,这是鲁迅形容他的一段话。
现在,让我们用20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言,一同来纪念这位世界文坛巨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