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最具浪漫气息的节日——七夕节,也称“乞巧节”或者“女儿节”,在古人诗词中,对牛郎织女神话故事、七夕风俗、七夕相关传说进行丰富、生动的记录,并抒发各样情感,又赞美我国两千余年来广大女性的创作精神。今天,在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这一天,我们来欣赏十首关于七夕节的诗词,体会古人在七夕节情怀,相信你会有所感触。(号外: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,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,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,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!)
据记载,七夕节风俗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,直至今日已经流传到东南亚等国,而关于七夕传说,可以追溯更远古时期。史料记载,在西汉时期,就开始有了宫廷和民间对七夕节庆祝的活动,久而久之成为一种社会风气,到了唐宋时期,文化、经济繁荣,社会对七夕节庆祝规模及认知度更是达到空前地步。
起初,七夕节是女性节日,但因为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,活动也不一样。在这一天,女性和儿童都要打扮一番,成群结队行乞巧活动,以表达对爱的渴望,场面会非常欢乐。文人墨客的笔就是记载七夕节风俗的重要文献,当然因为文人遭遇和所属朝代不同,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内涵会有所差异。
比如,南北朝时期文人王褒有一首《闺怨诗》,这首诗描写出七夕节,青年男女和儿童不仅要看牛女星,还要听牛女渡河声音。再比如,唐朝诗人罗隐有一首《七夕》,不仅写出人们在七夕这一天表现出欢乐情绪之外,还写出人们私下对现实生活苦恼的一面。(号外: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,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,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,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!)
当然,古人诗词中怎么能少了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。南北朝时期,诗人范云的《望织女诗》,写出人们看牛女双星和银河,同时展开想象,想象牛郎织女相会情形,以抒发自己的心愿。唐朝诗人清江的五律《七夕》中,直截了当的诉说牛郎织女渡河后只能共度一个晚上的传说故事。宋朝杨亿的《七夕》中,更是描写古代女子看牛女渡河的心理状态,揭示女性心事。
还有一部分作品,能够彰显文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,比如北宋强至在诗中描写,人们看到天空飘过云朵,认定牛女是通过踩着云朵度过银河的。南宋吴潜的《鹊桥仙》,用孩子的视角想象神话故事,并认为牛郎和织女确实已经渡过天河。他用孩子的天真,去衬托七夕神话故事,非常新颖,让人佩服。
不要认为望天河仅仅是女性和儿童,还包括成年和老年男性。宋朝吴芾曾写过《七夕戏成绝》,诗中参与的人群突破常规,描写两位老人也在看向天河,视角可谓独特。必须要说的是,因为地域不同,诗人所叙写的诗词中,所描绘的习俗也有差异。
比如,宋朝陈靓《岁时广记》中,就记录七夕节挂画像,供奉织女像习俗。张先的词中也特别强调家家户户挂画像,迎接牛女的习俗。当然,七夕活动怎么能少,文人记载女性歌舞盛况,仪式感十足,欢闹场面溢于言表,在历朝历代文人的作品中都有记载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七夕节,古人也会抒发思念家乡和亲人之情。唐朝大诗人孟浩然,有一首《他乡七夕》,诗人旅居他乡,在客店中度过七夕,在如此时间下,孟浩然抒发怀乡之情。用七夕传说写闺怨也是文人惯用的,比如杜牧《七夕》,在幽怨相思背后,寄托韶华易逝的担忧,意境较为凄楚。
总之,七夕节在我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,在古代也是最为浪漫的节日。文人自然会利用这一文化素材,寄托各种情感。今天,在七夕节之日,我们来欣赏十首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,体会古人情思,感受我国文化精髓,相信你会有所收获。(号外: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,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,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,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