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元末明初知名诗人,是汉族人,入明朝之后拒绝入仕,他的此决定代表着一个特殊汉族群体。他的交友突破族群和信仰,酬赠人数四十余位,更是有4首是赠予日本友人,可以说他的诗中囊括多民族文化,因而使其在我国诗坛独树一帜,他便是元末明初诗人王逢,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笔下十首诗,体会其诗歌的独特性。(号外: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,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,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,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!)
王逢是江阴人,年轻的时候就很出名,朋友推荐其做官,但他都以病辞。他生于元朝中晚期,父母对其家教很严,与祖母关系很好,与祖母之间的互动是他幼年时期美好的回忆。在他的诗中,有不同层级的人,并不是特殊对待,而是与其家教息息相关。
除了良好家教以外,王逢还曾跟名师学习,名师谆谆教导让其文学素养飞速成长。随着元朝走向末期,少时候培养的诗人素养向纪实主题靠拢。他擅长以史入诗,用现实主义笔法,叙写社会现实。王朝更替,王逢也开始辗转各地,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。期间,他目睹百姓疾苦,并用文学艺术形式写下饱含血泪的诗篇。
在流离失所期间,他结识很多朋友,友人之间互相慰藉,患难与共,情感能够形成共情。在元朝灭亡之前,王逢写下大量抨击当权者的诗篇,并在诗中希望当局者能够有所改变。但事与愿违,元朝灭亡,他不愿为官,更倾向于聆听百姓疾苦,关心民情,诗中忠于元朝,体现出他的忠贞。(号外: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,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,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,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!)
在其人生最后阶段,王逢过起隐居生活,以元朝遗民身份在明朝时期生活二十年。明朝不断征召其为朝廷效力,但他对元朝忠贞,决定不仕明朝。纵观其一生,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浓烈,诗中具备激昂风气与教化功能,是诗人尽自己的努力,推动元朝向前发展。
上文说到王逢一生不仕,但因为诗歌才华,结交大量友人,友人身份包括:朝廷官员和将领,也有隐逸人士,并写入诗中,可以窥探出诗人性情与性格。另外,他的诗以史实为基础,又亲眼见证社会现状,又因为自己是一名儒家之士,元朝的忠贞与忧虑倾注于诗中。
除此之外,他对忠臣名将非常赞许,歌颂忠臣良将事迹,并警示人们珍惜当朝,可以说,他的诗具备传播忠于祖国的作用。必须要说的是,王逢写诗有一大特色,他喜欢用传记的形式入笔,将人物命运与气骨融合在一起,具有深刻的历史感,具备文献价值。
王逢有一首关于入赘的诗,他在《浦东女》中描述男性入赘致使家中劳动力缺失,而原家庭女性不得不担任起耕田劳动的社会现象。这类入赘诗还有其他几首,王逢描写出元朝这种普遍社会现象,也能说明诗人以事实出发,以史入诗的特色。另外,在王逢存世之作中,有不少隐逸诗,他描写道士的生活体验,寄语隐逸旨趣。
总的来讲,王逢是元末明初一位极富盛名的诗人,尤其在江南诗坛,具有很高威望。他是儒家子弟,以社会现实出发,用史入诗,形象深刻的描写出元末明初社会现实,同时抒发自己对元朝的忠贞。其诗歌极具历史意义,也极具文献价值,值得后辈人重视。
今天,我们来欣赏元末明初诗人王逢十首诗,体会其诗歌的独特感,感受其忠贞情怀,相信你会有所收获。(号外:如果您对本文的内容产生了共鸣,并希望与我一起深入探讨读书与写作,您可以私信加好友沟通,期待与您共同探索知识的奇妙世界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