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本书是我近期读的最喜欢的一本,《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》,第一篇是从《书信集》看陀思妥耶夫斯基,通过陀写给家人、朋友、读者的信件,对他本人的思想立场、个人经历、生活处境等做了一些分析和讲解,虽然陀的一些个人生活经历我也了解了不少,但读完这篇,我依旧很受触动。
如果说他的作品像神之笔触写出来的,那么他的书信背后,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这个人脱掉伟大作家声名显赫的外衣,疾病缠身、贫困潦倒,他写信的语言完全看不出作品中的影子,文本混乱、句子不通顺、用词笨拙,他可以用完美的文字书写别人的人生,但以自己的名义说话时,却如此糟糕。
读他的信件,让我认识了一个丰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
所以,他经常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道:我不会写信,我不会写我自己,如果我下地狱,肯定会因为罪孽被判罚每天写十封信。我觉得,他的信是他的一部分,虽然他说自己不爱写信,但是他却一直没有停止写信。一定程度上,写信是他的一种发泄方式,是他回到现实中的结界出口,而他的信件,也让我得以认识一个丰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,这里的丰富是指从读者理解作家的角度,跟作家自身无关。
陀以他俄罗斯式的谦卑,书信中多是焦虑、烦躁、疑虑、阴郁的语气,我在读那些语句的时候,真的会对他产生深深的同情,也会有些伤感,毕竟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。当时写这些书信时的他,让我明显的感觉到,他的痛苦多过快乐。债务、赌博、无节制的慷慨、穷困潦倒、劳累过度、对自己不满意、西伯利亚的苦役、折磨已久的癫痫病、家人的离世、写作过程中的痛苦和矛盾,这一切交织影响他,他说自己像苦役犯一样工作,他的生活并不是很轻松,但他在给读者的信中,却经常鼓励、安慰和指引他们,他的作品中潜伏着幸福,超越痛苦的快乐,也许他的人生中也潜伏着幸福,虽然他大多数时候处境是艰难的、是痛苦的,但实际上,他应该还是被上帝宠爱的人吧。
让人热泪盈眶的六篇演讲稿
第二篇是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一篇演讲稿,这篇演讲稿虽然很短,但是我细细的读了两遍,必须承认,纪德对陀的研究很深刻也很全面,这篇演讲没有一点夸大神化吹捧之词,全部是很平淡直白的语言,却反而让人感到每一个字,每一句话其中饱含的情感和致敬,真的很精彩。
第三篇包括关于陀的六次讲座,也就是六篇讲稿,其实我个人很喜欢看讲座的稿子,我觉得讲座上的专题发言,尤其这种学术文化性质的,基本都很优质,能从里面看到闪闪发光的东西。而且纪德的这六篇讲话的文字,都是根据速记整理的,除了个别的地方做了修改,其他都是当时现场的讲话稿。纪德说,怕重新整理加工后,会剥夺掉很多自然的东西,而硬加上一些所谓的格调。这一点真是深得我心。
这六篇讲话稿也是读得很细,读到好几处,我被感动的热泪盈眶,陀啊,一个多么真挚的人啊!他是一个矛盾体,他时而乐观,时而悲观,前一天他还无忧无虑,第二天却因为拮据而陷入痛苦。他会因为租房子的人模样讨他喜欢,便租下一套公寓。而他的仆人偷了他的东西,他也表现出乐于被偷的一面。如开头所说,他内心深处还是一个乐观的人啊,这是支撑他活下去的最大动力。
陀作品中的很多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他自己的影子
他的乐观,在西伯利亚流放时,最大化的表露了出来。在他即将行刑的时候,他给哥哥写信说,"在这里很多人帮助我,如果你今后遇见他们,一定要谢谢他们。我该怎样报答他们呢?哥哥,这世界上有很多高贵的心灵"。他给哥哥写了很多信,但他的哥哥一封也没回,他那一封封饱含深情、充满期待、真挚感人的信,他的哥哥竟然一封没回!我真的心疼他。陀的传记作者曾经调查过这个事情,他们也在好奇,他的哥哥是因为过于谨慎,不想跟他有牵连,还是根本就漠不关心呢?传记作者了解之后,更倾向于第二种解释。看到这,我真的更心疼他了。
我们再说说他的作品,他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其实不是《罪与罚》,而是《被侮辱与被损害的》,当然,《罪与罚》其次。我真的觉得,陀作品中的很多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他自己的影子。这些人物性格大多也是两重性的。陀的每部小说里面几乎都有一个癫痫病人,《白痴》里有,《群魔》里有,《卡拉马佐夫兄弟》里也有,他虽然将与自己一样的疾病写到人物里,但每个人物的状况都是不一样的,他在操纵一个个不同的生活模式,他的观察力、虚构能力、对人物性格的描绘能力、对情节的把控能力、在心理方面的洞察能力都是很强很强的,除了天赋在里面,应该也有作为一个作家的自发努力吧。